2014年5月3日 星期六

買機票,慢看,漫談

自從上次忘了算稅金給朋友,花了300塊學一次買機票的經驗之後,稅金這件事其實還是令我很納悶,但覺得更煩躁的是,每次上網查各家網頁上的機票票價時,真的...能不能寫得簡單點~白話點呀??!!!! 就拿前陣子幫另一位朋友查台北到洛杉磯的來回機票好了,不同的旅行社呈現的結果格式不太相同,但相同的要花很多時間認真看很多"附加說明"




從最簡單的上次提過的"稅金"開始,腦子裡定義中的稅金,應該就像是我們買東西是個固定的數字或是比例,但為何另外標示呢? 因為航空公司每週三會調整一次"稅金",聽他們解釋,其實就是像我們的浮動油價一樣,只是同一條航線,各家航空公司基本上大家調整的稅金都會是相同的。所以如果你剛好是禮拜二問價錢,還沒決定,一過隔天的費用就會不同了。

再來先跳過艙等,看看"票價種類",若是日本、韓國這類短程線的航班,通常會有7天票,但是長線多數都是一個月票起算。畢竟飛過去又飛回來夯佈郎噹的也就三天沒了。天數的簡單算法就是從出發日起,算到回國日不可以超過上頭所標示的時間。只不過...事情不會那麼容易就過去,有次幫另一位朋友看澳洲機票,剛好有很便宜的票價出現,第一次看都符合標準,再一次看,回程限制的日期可多着,加加減減有一半的日期不能用。所以還是要多留意。


接下來的適用出發日期,大家寫的幾月幾號到幾月幾號,好像這個rang很廣,實則有些是不含週末出發的。像是圖片上方的那一家,就直接標示這個價錢只有這幾天可以用喔~像另外一間就要勤奮點,一個一個點幾位預查,然後看看哪些日期可以選哪些不行,再加上回程是否也在限制內。若是來回都OK,那麼恭喜你,終於有航班可以選了...

經過一輪日期篩選,會發現有些票寫著限搭XX航班,其實不用查就知道,會被寫出來的時段基本上就是比較差的。以洛杉磯為例,華航跟長榮基本上每天幾乎都有兩班,一班是下午4, 5點起飛,另一班幾乎就是晚上11點。時間點的好壞,當然也是影響票價的一環。

回到剛跳過的"艙等"呢?是大家最疑惑的吧。說來說去,一架飛機就是分頭等、商務跟經濟艙三種,當然也有些會多個豪華經濟艙之類的就先不說。所以當上頭不管怎麼標示一堆英文字母代表的艙等,就還是那三個分類。例如A-C是頭等艙,E-K是商務艙,J-Q是經濟艙之類(這些是舉例,可別當真喔~~)。那又為何要分這些英文字母哩? 相信大家都知道,一架飛機就那麼幾些位子,不像量產的商品,需求多時就多製造一些出來。因此,航空公司就會在離出發前一段時間內撥出一些位子,例如出發前的120天撥出20個位子,這20個位子可能就叫做K艙好了,因為買得早,相對的票價也就便宜。等這20個位子賣的差不多,又在撥個20個位子叫B艙...以此類推。當位子越來越少時,價格相對的就越來越貴。除非到快要出發了還有一堆空位,這時就可能有個代號Z艙的超級優惠票出現。

說穿了,這些英文字母其實是方便航空公司辨認票價的一種方式,字母怎麼排也是由航空公司去取的,也沒有固定的形式。艙等不一定等於位子的好壞。只不過,提早買就有機會提早劃位。但...也可能出現提早買卻不能劃位的可能性~~~不知這樣說明大夥名不明白...

由於個人機票不向團體機票這麼制式,大家來去的日期都不相同,所以有時候會聽到業務跟客人說:去程有Q艙但回程沒有,回程只剩下比較貴的V艙諸如此類的對話。這樣一來一回,票價加加減減,在真正付錢之前,還真的很難說準會是哪一個價格。

說完了嗎?如果你出國玩的不亦樂乎想改變回程的時間,但麼就還要在聽大象囉說一下

首先,改變航點,好比本來是洛杉磯回台北,現在想要改紐約回台北。那麼長線的基本改票費跑不掉,少說也要5000起跳吧。不建議這樣做。再不改變行點的情況下,沒超過票價種類的限制下,沒有航班的限制下,就是看剛說最多的"艙等"等級嘍。大多數的情況下,說白了就是看票價決定。比方說,購買時來回都買最後的臨時優惠票稱H艙好了,但現在回程要從禮拜天晚上延後到禮拜五晚上回台北,由於很多人都要這時候回,所以原本H艙的空間早就被佔滿,若是堅持要那天回,就只能看看這班飛機往上加到那個艙等有位子,假如H的上一階Y(比方)也沒有,在上一階R艙有位子,那麼算式大概就是2000+2000這樣去算。假如剛好回程同艙都還有位子,那麼就不用加任何費用。通常的情況都是只有往上加,不會往下減,所以也就不會有退費這檔子事了。

以上,若是大象有說錯的地方,還請多多指教喔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