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8月25日 星期五

沖繩海洋博之Part5-海洋文化館(下)

上一篇《沖繩海洋博之Part5-海洋文化館(上)》參觀了文化館二樓及一樓的左側,內容多半偏向島嶼人民與海洋共生的硬體展示,但生活中同時還存在其他心靈上依靠。展館的最末端三艘等比大帆船區結束後,再度來到中央區,另一艘來自太平洋西南方萬那杜共和國(中國跟香港翻譯成瓦努阿圖)無帆的單側桿獨木舟,為何會特別提它呢? 只因為萬那杜曾經是中華民國的邦交國


萬那杜單軌獨木舟左側,開始展示海洋民族生活的點點滴滴,首先是與信仰相關的圖騰。將人物面相刻畫在木頭上,類似門神的概念。(不確定是放置於建築物中還是船上)


雖然說海洋是孕育萬物之母,但就資源來看,島嶼的資源往往比不上大陸塊,上一篇的提到的漫畫牆的起頭,也是因為颱風來襲,島上能吃得食物均付之一炬,為了生存展開海洋探索,於是為了爭奪有限食物、資源,侵略或保衛家園就成為戰士非常重要的工作,所以在象徵神祇的武器上,也會雕刻出人像做為崇拜之用。


除了人偶,另一個就是動物崇拜,尤其又以飛禽最多,相信大家在埃及或是巴比倫古文明中,都曾看過老鷹或是長有翅膀的走獸飾品或器皿。我猜~想翱翔於天際應該是世界各地人類共同嚮往的事。


雖然會想在天上飛,但對於生在海裡卻不會被淹死的動物,也存在著另一種覺得不可思議的幻象(至少大象我是這樣子啦),因此以海洋生物作為藍本的創作也是經常出現在島嶼文化當中



以前歷史老師曾說,古文化中多數由父系社會所組成,因此陽具崇拜其實也出現於祭祀、祭典當中,就好比...木雕、墓碑...等。但我種覺得這木頭就是長的長長一支,即使是長了樹瘤也還是高度比寬度來的多很多,要整支拿來雕刻也刻不出其他比如說方形的形狀是吧?! 只不過這個傳統密克羅尼西亞雕像Tam Tam,是有那麼點足以聯想~


夏威夷古神木雕(右),看起來憨厚可愛多了


上面才說到,許多對自然界的動物崇拜進而衍伸出偶像(木刻或泥塑),鱷魚的出現卻是讓我有點驚訝,雖然說鱷魚地上下顎力大無窮,確實也有「神之力」的感覺,只是說~~牠應該是出現在雨林地方吧?


祭祀儀式時,音樂當然是不可缺的一環,時間久了,簡單的樂器也就慢慢融入當地的生活當中


有鼓的地方就有節奏,有節奏的地方就有活力~


左邊象牙製作而成笛子,像是迷你的木雕神柱


接近現代的弦樂器~吉他 & 烏克麗麗


此外,在祭祀的儀式中,面具也是很重要的裝飾或稱是配件,有些還是連身服裝。第二章的面具猛一看還真頗像肚皮舞的臉,右下那個也跟聖誕夜驚魂裡的三角形照型市長



最後是傳統海洋名族的傳統服飾,看起來頗像馬來西亞那一帶的服裝。由於這是在動線的最後面,所以看起來也很像在說「謝謝光臨」~哈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大象說:
分了好幾組不同的人一起來到海洋博,所以有機會去一些平常觀光客不太會走的路線,這次的海洋文化館,的確是讓我有許多不同的感受,原來航海的起源似乎是從南太平洋裡的群島開始,原來光是風帆船、獨木舟就有這麼多不同的含義,更重要的事是,透過回來仔細查資料後,不小心認識了咱們的邦交國跟過去式的邦交國~哈
真心推薦給大家,進來逛逛呦
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關於文化館前半篇請見這兒 https://11elephant.blogspot.tw/2017/08/part5.html

關於海洋文化館的照片請看這兒 https://goo.gl/photos/dq2F5D6qiuMGEEEL8

關於沖繩自由行的樣板行程請看這兒 http://www.designtour.com.tw/travel/38-troka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